淮安市淮安区18个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 水环境持续改善 发布日期:2020-11-09 来源:金台咨询 近年来,淮安区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水文章”,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
淮安区城市建成区共有萧湖、板跳河、新泗河、清安河、老渔滨河、文渠、西汪塘等18个水体被列入黑臭水体整治名录,河道总长56公里,湖塘面积540亩,整治数量占全市黑臭水体的37%,占比全市最高。除了整治任务艰巨外,由于整治河道多处于老城区,居民区密集,施工设备难以进入开展作业。为保障基本作业面,必须对河道沿线分批开展房屋征收工作,“如何拆”是淮安区实施黑臭水体整治的第一个难题。
为了更好推进拆迁清障工作,淮安区创建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建立工作微信群,设置现场管理人员公示牌,确保项目问题、矛盾及时反映、上报,责任单位第一时间接受交办并及时协调处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每日逐河梳理发现的问题,定时过堂会诊,探索解决路径,落实解决措施,由区营商办现场督查推进,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向全社会发出“共治黑臭水体,共享碧水蓝天”的号召,鼓励全民参与,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治理成果,努力营造黑臭水体整治个个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整治合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房屋征收1966户,拆除面积约25.6万平方米。
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淮安区文化遗存、历史古迹遍布,要求在整治黑臭水体的同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如何护”是淮安区黑臭水体整治的第二个难题。
文渠是淮安区的母亲河,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沿河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河水水质下降,黑臭滋生。文渠长达7.5公里,沿线有府衙、东岳庙、关天培祠等文物保护单位,且文渠本身也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施工要求高,整治难度大。
为了让文渠整治在保护原有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实施,淮安区多次邀请文保专家现场论证,并充分听取文保专家建议,对文渠及沿岸文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过程保护。河道核心区段采用仿古青石驳岸及青石栏杆,在保护好原有古建筑、古树、古井、古便桥的基础上,还原河道及两岸古风古建原貌。施工过程中,留足与文物建筑的安全距离,设置安全围挡,尽可能避开文保单位;针对河道沿线部分区段土质较差的情况,采用高压旋喷桩支护、木桩支护、拉森钢板桩支护及波浪桩支护等方法对沿岸文物进行有效防护,最大限度降低对文物的影响;对于机械操作可能对文物造成影响的区域,采取人工开挖。
淮安区统筹推进、科学治理黑臭水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19年底,18个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今年,已基本完成整治河道沿线景观提升工程,持续改善了水环境、优化了城市生态环境,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家园。
融媒体记者 黄秋怡
通讯员 徐鸿宝 贺扬 丁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