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司印居 通讯员 马心强 张强)入汛以来,山东省聊城市降雨频繁量大。据统计,2013年6月1日至8月8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42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56.5%。特别是7月26日的强降雨过程,聊城城区最大6小时平均降雨量达235.8毫米,是建国以来的第三大降雨量。
然而,在如此频繁而较大范围的强降雨中,聊城市的百姓无一伤亡,农田、房屋等受灾损失也降到最低限度,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这里的人们说,聊城市取得防汛抗洪的阶段性胜利,徒骇河、马颊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威力。
改革创新 建立统管体制
徒骇河、马颊河是聊城市境内主要行洪排涝河道,纵贯8个县(市、区),流域面积达805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3.8%。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承担着“两河”505公里堤防、17座拦河闸(坝)、236座支流引、排水涵闸等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修任务。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之后,聊城市水利局和市河道工程管理处(下称管理处)加大了“两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河道工程管理责任制,将每段堤防、拦河闸(坝)、大小涵洞等建筑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10个基层管理段,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年终按照千分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对考核结果前三名的单位进行奖励,并与干部提拔、职称晋升等挂钩。近3年来,全处已有17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徒骇河、马颊河堤防战线长、工程维护任务重,只靠单一部门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对此,聊城市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管理模式,与受益乡(镇、办事处)签订责任状,由乡(镇、办事处)委派管护人,将沿河生产桥、涵闸(洞)统一进行管理,明确任务要求和奖惩标准,年终考核,及时兑现。从而建立了一支长期稳定的、群管与专管相结合的河道管理队伍,初步建立了水利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现在,“两河”已落实管护单位、堤防承包户2000多个,走出了一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新路子。
实行处、乡(镇、办事处)河道工程管理责任制,只是聊城市全面加强河道工程管理的措施之一。那么,聊城市实行河道工程堤闸合一的管理体制,更加鲜明有效。市河道工程管理处下属基层管理段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拦河闸而建的,管理范围按行政区划、均衡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在拦河闸上下游堤段长度划定的。为解决“管工程的不管堤防、管堤防的不管工程”的分割管理模式。管理处进一步推行了堤闸统一管理体制。在工程管理上,管理段实行双岗双责,一人多能,一个岗位是拦河闸的管理维护,另一个岗位是堤防工程巡查管理。其工作任务按季节分配,各有侧重。汛期以检查维修水利工程为主,汛后以整修堤防为主,一举多得,效果良好。实行河道堤防、工程一体化管理,杜绝了一条河上“建两套人马、两种职责”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张皮’问题,这样既节约了劳力,减少了开支,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双重技能,更有效地保护了水利工程设施,充分发挥了工程防洪能力。目前,“两河”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
加大投入 构筑“铜墙铁壁”
徒骇河开发和莲湖扩挖是聊城市区兼具景观、防洪双重功能两大工程。从去年开始,聊城市在城区实施了贯穿西南、东北的徒骇河综合开发,完成了徒骇河城区段长17公里河道的治理任务。笔直畅通的滨河大道,取代了昔日“千疮百孔”的堤防,已成为城市发展新轴线。为进一步扩大水面,聊城市将徒骇河东昌路至光岳路段扩挖成莲湖,湖面面积达千亩。“莲湖工程与东昌湖遥相呼应,形成了‘江北大水城’格局,大大改善了城市人文环境,进一步打响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品牌,最重要的是,有效提升了河道防洪能力,城市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5年一遇提高到现在的50年一遇。”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总工赵坤说道。这些工程,都只是聊城城区防洪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聊城市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大防洪工程特别是“两河”工程投入,尽管聊城市财政困难,但投入城区防洪工程和“两河”工程的资金,每年都在千万元以上,创历史新高。
对此,聊城市水利局和河道工程管理处抓住机遇,提速水利工程建设,对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拦河闸全部进行改造,由露天式改成了封闭式,启动设备全部进入了桥头堡,使其得到良好保护。同时,还对沿河淤积严重的涵闸(洞)全部进行了维修、疏通,重新恢复了排涝功能。眼下,“两河”17座拦河闸(坝)、236座支流引、排水涵闸个个闸门启闭灵活,台台启闭机运行良好,个个涵洞排水畅通,一旦发生雨洪,水利工程可以蓄得住、排得出,确保防洪安全。
在抓好河道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管理处注重全系统管理设施现代化建设。处机关更换了办公区域网连接专线,网络运行速度快,效果好;基层10个管理段全部安装或更新了工程监测、监控系统,基本建成了河道信息监测管理网络,大大提升了河道科技与信息化水平,为今后工程监测、远程监控及科学决策和调度奠定了基础。
共管共享 建设绿色屏障
行走在徒骇河、马颊河大堤上,记者隔窗遥望,只见笔直平坦的两河大堤两旁,一棵棵粗壮高大的杨树,耸入云天,蜿蜒不尽;掩映绿树丛中的堤防,如同巨龙般伸向远方……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
近年来,管理处创新堤防防护林管理模式,由过去的部门管理转变为与沿河农民共同管理,并将树木比例分成大头让利于农民,这种利益共享造林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管理段与沿河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仅去冬今春,基层管理段共平整造林地1164亩、植树6.1万株,成活率达到98%以上。目前,“两河”优质林木达100多万棵,郁郁葱葱的堤防树木,既防止了堤防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已成为沿河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既要让农民在堤防中受益,又要让农民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中承担一些责任,实现基层管理段与农民双赢。这是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加强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成功之处。在承包合同中,对承包户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划分,承包户必须义务整修河道堤防,保证堤防道路完整、平坦,确保堤防树木完好无损,确保防汛车辆的畅通无阻;并兼顾义务看护承包范围内的桥、涵、闸等水利工程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眼下,“两河”1980名堤防护林员在管理好堤防防护林的同时,义务管护着水利工程设施,克服了河道堤防线长面广的困难,确保了水利工程的完整安全。
不仅如此,管理处还利用“村村通公路”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河道堤防铺设了86公里的柏油路,改造危桥36座。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提高了防洪工程的管理水平,更重的是,为防汛抗旱提供了便捷通畅的交通条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作者: 司印居 马心强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