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时间: 2018-05-11 08:30:14

      ——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报道之山东篇   □记者 郭旭帆 黄峰 通讯员 丁丹丹   勇气在身战胜激险,智慧展翅直面未知。对于山东黄河水文人来说,测报能力提升是一场诗意又浩瀚的征程。   黄河尾闾,科技星辰已经接续点亮,创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山东黄河水文人正身体力行,探索实践,虔心拥抱黄河母亲的每个黎明,迎接入海之流带来的每个挑战。   “智慧”变身:托起泺口水文的百年梦想   4月中旬,记者来到泺口水文站探访。   泺口水文站是黄河上建设最早的水文站,即将迎来百岁生日。洋气漂亮的站房小楼、整洁有序的庭院、井然的工作秩序……春日阳光下的百年水文站焕发着勃勃生机。   刚进水文站大门,碰巧遇到几个职工来来回回搬运水样。泺口水文站站长万鹏介绍,近期站里派出了14名技术骨干,正在对济南市小清河入河排污口开展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服务。“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服务能力提升。这是我们站和山东水文局水质监测中心一起承担的社会委托监测工作,可以为小清河治理提供第一手的排污口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万鹏说。   参观完站房,在新建成的水情会商室,万鹏向记者展示了山东黄河水文信息综合平台。   山东黄河水文信息综合平台是2017年山东水文局重点研发的项目之一,也是该局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的重要成果。它集相关区域雨情、水情、旱情、水质、测站管理等要素为一体,可实现各类水文信息查询、预报会商、测站监控、高精度地形展示等,便于水情会商和防汛决策。   “这是个‘一站式’管理平台。”系统研发者之一的万鹏一边熟练操作着触摸屏演示,一边讲解,“山东黄河水文水情、气象等实时数据可以直接传输至这个平台。同时,我们把多年的山东黄河水文数据进行了整合、上传。”   以往,查询历史数据时,需要翻找一张张“死”表格。现在,历史数据“活”了起来,选择需要查询的项目和年份,系统可直接生成动态图表,不同年份的图形自动套绘,可以更直观、清晰地进行数据分析研判。视频系统的接入,可清楚地看到水文断面的水情实况和职工的工作场景,在会商室即可对测验工作进行指导,初步具备了“一线防汛指挥部”的功能。用户对平台信息的分级访问和权限管理,确保了数据的权威性和安全性。   2017年,黄委水文局在泺口水文站举行的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现场观摩会上,与会人员无不对其功能赞赏有加。   除此之外,万鹏还带记者参观了标准化自动气象场,观摩了自主研发的标准化多功能水尺。   2017年,结合山东测区的主要测验任务,山东水文局在泺口水文站建设了一套自动化气象场,实现了降雨、气温、风力、风向4要素自动采集入库并接入水文综合信息平台。下一步,该局将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建设项目在山东黄河测区推广自动气象设施。标准化多功能水尺解决了黄河下游凌汛期水尺自动加热、夜间人工观测、自记远传等问题,提高了水文监测实时性和安全性,下一步也将在山东黄河测区进行安装。   采访之前,记者不止一次思考,百年水文站对山东黄河水文的意义是什么。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了答案——它要成为山东黄河水文的桥头堡,要成为山东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的领头舰。   采访结束,离开水文站时,记者的目光又一次停留在大厅高悬的横幅上,“传承水文精神,打造百年匠品”昭示着这座百年水文站的壮志雄心。   悠久历史的沉淀之下,泺口水文站已展现出一个百年水文站应有的风范。数字风起云涌,智慧扬帆起航,泺口水文站的百年梦想正逐渐清晰。   无验潮:“沧海桑田”的技术变革   山东黄河水文人还承担着一项独一无二的重要任务——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测验。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测验是黄河河口治理、黄河三角洲开发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水下地形测绘、固定测深断面监测等。每年都要在该海域进行36个固定测深断面监测并计算冲淤变化,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水下地形图的测绘,详细了解水下地形的变化。   这些测验项目中,测定海底测点的三维坐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据浅海勘测队队长付作民介绍,目前采用的测验技术为用GPS信标机测定测点的平面位置,用测深仪测定测点的水深,通过岸边的潮位站测定潮位,根据“潮位—水深”的原理来确定测点海底的高程。数据处理采用人工为主、计算机辅助进行。   “传统的测验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需要人工观测潮位,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付作民说,“潮位改正凭借的是人工经验,误差也比较大。”   潮位观测是一项艰苦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在40~80天的测验期间,一条10米长2米宽的小船就是潮位站,是两名观测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场所。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对潮位进行连续观测,一般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一旦开始测验,潮位站就要定点漂在海上不能靠岸,补给靠定期运送。往往测验结束之后,身上的衣服潮湿破旧,头发胡子疯长,远看就像个乞丐。”回忆20年前进行潮位观测的情景,山东水文局纪检组组长岳成鲲自嘲地说。   与工作强度大、条件艰苦相比,更可怕的是海区变化无常的气候。   水利部先进工作者边春华给记者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2001年9月24日,潮位站站址转移途中,突遭强风暴,小船的船舵和动力系统不久便被风浪摧毁。当时,边春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浑身透湿的他把观测资料包好贴身藏在胸前,一边竭力保护测验仪器设备,一边不停地从舱内往外舀水。1000米外的海堤上,救援人员眼睁睁看着小船在风暴中飘摇,无能为力,心急如焚。最终,经过多方合力救援,小船脱险。从风暴中捡回一条命的边春华在确认水文资料万无一失后,瞬间瘫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和救援人员一起把热泪洒在了海堤上   所幸,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卫星定位技术的普遍应用,海区测验模式改革成为可能。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山东水文局提出了利用卫星定位动态后处理技术(PPK)和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技术联合进行大范围海区测验模式的改革。   这是一项“沧海桑田”般的技术变革,它终结了黄河口地区30余年人工观读潮位的历史,所以被命名为“大范围海区无验潮测验模式”。   这种模式测验仅仅需要在岸边设置基准站,测验时和测船同步进行观测,不需要观测人员在海边进行24小时连续的潮水位观测。特别是在海边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站CORS后,可直接利用基站中存储的静态观测数据解算流动站中的测点数据,大大提高了海区测验的安全程度。   不仅如此,测验的成果精度也得到了提升。利用GPS、测深仪直接测定测点的海底高程,消除了岸边潮位改正深水区水深带来的误差,完全的计算机软件控制处理也消除了人为误差。   今年汛后,黄河口勘测局将进行传统模式和“无验潮”模式的同步测验。2019年,“无验潮”模式将彻底取代传统的测验模式。   即将退休的边春华也将最后一次进行人工潮位观测。“传统测验模式也该改改了,不用观测潮位,以后年轻人就不用再遭罪了。”谈及无验潮模式的研发推广,边春华的笑容质朴又欣慰。   能力提升:一场没有终点的征程   对于山东黄河水文人来说,测报能力提升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一种必然选择,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心如圣徒,身涉万险”是对水文职工的真实诠释,舒适、坦途似乎从来与他们形同陌路。危险艰苦的工作迫切需要提高安全性,减轻劳动强度;“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需要精细化的调度和测报;守护“绿水青山”需要更先进的监测技术、更优质的服务能力。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山东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硕果累累。仅2017年,山东水文局就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注重原创开发和二次开发,完成了18个项目的测报能力提升。同时,按照“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总体要求,以严格测验质量管理为抓手,打造“一站式”管理模式。工程测量、水文测验、粒度分析、水文情报、海洋测绘全部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水质监测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实现了山东黄河水文测区基本业务认证管理的全覆盖。   以管理促发展,从品牌要效益。水文测报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山东黄河水文服务能力也有了巨大飞跃。   把握山东黄河防汛抗旱、水量调度脉搏,全面做好水文测报基础数据的服务工作是该局最重要的任务。每年,山东水文局都积极与河务防汛、水调部门联络,定期开展业务交流,相互切磋,提升技术,当好水文“侦察兵”。   除此之外,该局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在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文影响分析、地理信息等多个方面展开服务工作。   近年来,山东水文局先后承接了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对水文监测影响分析评价技术服务、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水资源保护区调查监测、水资源监测设施购买社会化服务、西藏电网GIS地理信息平台数据采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分水闸处流量计率定、京沪高铁运营期精测网复测、供电线路跨黄河工程防洪影响评价等项目。在这些对外服务中,该局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赢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山东黄河水文”的良好品牌。   勠力同心敢想敢干,大刀阔斧全力以赴。以测报能力提升为手段,推进更规范的管理和更高效的发展,使山东黄河水文事业不断向前,方能不负时代给予的厚望,不负百年水文的重托。   对于山东黄河水文人来说,测报能力提升这场征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结。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5月10日     作者: 郭旭帆 黄峰 丁丹丹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