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小区、市政全覆盖深圳坪山区率先实现排水设施“一张图”管理

时间: 2021-03-10 19:41:08

小区、市政全覆盖深圳坪山区率先实现排水设施“一张图”管理 发布日期:2021-03-10 来源:中国水协排水分会   坪山区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工作中聚焦城市排水设施“底数不清、覆盖不全、数据不准”、“不可视、收集难、耗时耗力不见效”、“应用少、更新慢”等痛点难点问题,通过高位部署、市区联动、分工协作,对排水管网分类分级分块,以“绣花”功夫、“磨针”韧劲,完成3661公里管网测绘和GIS建立,在全市率先建成市政和小区两类五级一体化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实现了全区排水设施GIS系统全覆盖(坪山区无农村),实现排水设施数字化、图像化、可视化,并依托GIS平台,系统打造集排水设施规划、设计、建设、修复、管理、运维、监管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探索了超大城市排水设施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新路径,此举在全市乃至全国是首例。   一、聚焦“底数不清”问题,导则制定+管网摸排双结合,立足实际确定工作标准和路径   排水管网GIS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管网大排查和物探。为真实掌握市政和小区雨污水管网情况,坪山区以探查错混接情况、管道高水位、管道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倒坡、淤积等为重点,明确标准要求,分类分步开展管网大摸排,建立GIS基础数据库。一是制定管网摸排和GIS数据录入导则。根据《室外排水设施数据采集与建库规范》(SZDB/Z 330-2018),结合坪山实际,将辖区存量及新建的各类排水管网划分为市政和非市政两大类,分类制定管网物探排查导则,明确工作范围,统一技术标准,框定内容和边界,保障录入GIS系统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二是开展存量管网物探大摸排,完善GIS基础数据。对存量小区和市政管道的错混接情况、管道高水位、管道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倒坡、淤积等情况,进行全面物探摸排,建立数据库和台帐,导入GIS系统,同时结合GIS系统查询、统计、筛选、分类等功能,精确分析存量管网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叠加地形图,分析问题影响范围。三是精准划分小流域,开展GIS流域数据分析。根据精确到小区的污水管网GIS数据,结合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精准划分出28个污水小流域。根据雨水管网GIS数据,结合地形数据,划分出84个雨水小流域,为管网问题溯源、子流域数据分析、管网监测设备布点等提供依据。   二、聚焦“收集难”问题,补测补绘+管网“建”“修”双推进,分块实施保障录入全覆盖   针对GIS补测补绘这个“老大难”,坪山区委区政府指定区水务局负责与水有关的所有职能,全面统筹管网设计、建设、管理、执法法、宣教职责,实现资源高度集中、有效调用、上下水系统管理,克服了“九龙治水”弊端;区水务局全面统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绘单位、运维单位力量,按照市政、小区两类、干线、次干线、支线、户线、连接管五级分别明确单位分工、测量范围和边界,分层级、分片区、全覆盖开展补测补绘工作,确保测量全覆盖。一是管网建设与GIS建设同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坪山区累计建设423公里雨污水管网。根据导则标准,新建管网在竣工验收测量时一并收集管网数据,同步录入GIS系统。二是管网缺陷整改与GIS建设同步推进。大力推进新建管网缺陷整改工作,2016-2018年度新建管网内窥检测缺陷整改完成率100%;2019-2020年度内窥检测发现缺陷整改完成率98.66%。管网缺陷整改后,将整改后相关数据信息动态录入GIS系统,完成项目验收后,一并移交专业机构运维管养。三是老旧管网修复与GIS建设同步推进。对于“十三五”之前建设的1247公里管网,在GIS系统按照历史工程档案资料初步录入基础数据。同时结合老旧管网修复工程,对历史管网数据“修复一段、校核一段”,确保GIS数据准确性。四是排水管理进小区与GIS建设同步推进。成立突击队,全力推进1766个排水小区专业化纳管工作,同步开展小区管网清查、纳管、附属设施检测和病害分析,同时严格按照导则规范,完成了2453公里小区管网的测绘和GIS录入工作。   三、聚焦“更新慢”问题,数据更新+管网运维双同步,建立GIS数据动态修正机制   在做好存量管网和新建、修复管网GIS数据补测补绘的基础上,将排水管网GIS数据更新工作与管网日常运维相结合,根据GIS数据管理要求,建立动态数据修正机制,不断完善和丰富管网GIS数据储备和应用水平。一是养护数据同步储存。将管网日常养护、排水设施巡查、管网检测评估、排水热线处置等管网运维主营业务数据集成GIS系统,以计划管理为抓手,建立“任务编制、派发、监控、评估、反馈和数据分析”的纵向联动和任务间横向分析、自动形成新任务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模式。每项业务过程信息同步记录在管道GIS数据库内,形成GIS“大数据”。二是修补数据同步更新。从台账信息化、数据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着手,以排水管道“五级”关系、线位、高程、坐标以及数据字段完整性为导向,着力打通“管”“渠”“井”“厂”的空间联系,以导则为标准,集中梳理修正需求,采购专业测绘服务开展专项GIS数据修补工作,实现排水设施“一张图”管理。三是风险信息同步叠加。将历年内涝、防汛风险点信息和辖区雨量监测、雷达云图、气象预警等信息在GIS系统中与管网排查数据进行同步叠加,结合流域单元功能定位等,编制防汛风险图集,将风险点的导水途径通过GIS系统进行体现,构建多维、一体、可视的防汛保障预案。   四、聚焦“应用窄”问题,应用升级+精细管理双提升,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GIS技术具有“数据容量大、分析快捷、实时直观”等优势。坪山区充分发挥已建成GIS系统的优势,在涉水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排水管理、防汛调试等方面进行尝试应用,弥补了规划设计、应急管理纯图形文字、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脱节的缺陷,极大丰富了工作手段和成果。一是指导规划优化。依托GIS信息,对存量和新建管道关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现有排水规划实施情况,指导排水规划修编;构建城市暴雨内涝模型,模拟城市暴雨积水发生位置以及在不同降雨情形下的积水水深和积水范围,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校验,为优化防洪和内涝防治规划提供支撑。二是指导城市设计。在重点片区和集中连片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棚改等有条件区域,依据GIS信息,结合地面高程、片区法定图则等,对内涝风险区优化场地和道路标高,通过竖向调整解决内涝风险;建立常态化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在新建项目和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海绵城市设施,削减雨水径流量的同时,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物。三是指导排水管理。依托GIS平台,做好排水报装服务,进一步规范接入市政管网排水行为;优化排水管理模式,建立城市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体检报告”,实现可视化查询、统计、输出,做到排水管网的实时、动态管理,提高事故处置效率。四是指导防汛调度。依托GIS平台,坪山区建立了排水和防汛保障“369”机制,即3分钟完成事件受理派发,通过GIS平台迅速定位,60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工作,处置过程以终端GIS数据为指导,快速查明设施症结,90分钟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影响。 投稿人:深圳坪山区水务局:乐晓阳、康剑、郑栾芳;坪山排水公司王绕、乔卫东、任磊、王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