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市柯桥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以“治理体制、管理区域、维护机制、运维体系”的“四个一”举措,深入推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夯实助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在全区不断刷新美丽幸福指数,不断扩大生态绿色版图。一、责权清晰,构建治理体制“四个一”新格局2012年,柯桥区在全省率先起步,从城区、集镇到农村逐步开启“全域治污”新局面,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治理体制,将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到了一个全新阶段。一是制度保障高瞻远瞩。2012年,在全区层面连续密集出台《关于县镇统筹实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升了治污高度、明确了建设主体、保障了资金来源、落实了责任担当,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治理机制科学合理。在统筹全区治污工作中,按照“精准治理、逐步推进”要求,积极采取“权、责”一致,“建、管”一体的方式,由柯桥区水务集团统一实施,从方案编制、设计招标、施工建设、运维管理等环节推行了“一体化”负责制,建立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治理体制,有效杜绝了设计缺乏前瞻性、施工建设质量较差、处理工艺存在缺陷等方面问题,合理避免了多头式、碎片式、重复式的管理,致使全区生活污水治理责任更加明确,建设更有保障,治污管理更具专业。三是治理效果成绩显著。在实施工程中,充分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治污抓手,久久为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2012-2019年,累计建成泵站503座、终端处理设施455个,净化槽348只、管线 4100 公里、化粪池11万只、窨井22万只,受益用户达12.4万户,基本实现了全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全覆盖,到2019年全区收集处理生活污水4597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203%;到2019年底,全区28个省市水质考核断面的达标率从2014年的4.8%提升到100%。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优秀的县(市、区)。二、全域辐射,建设管理区域“四个一”新范围目前,全区所有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大水务”统一管理范畴,实施城乡融合一体化,辐射“一城、一镇、一村(居)、一区”的“四个一”管理区域。一是推行网格化响应。以“智慧排水+”模式,优化运行模式、升级治理设施功能、细化服务等级、提速应急响应,以巡检员依托建立“镇街、村居、小区”三级网格单元,建立了城乡生活污水运维“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了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全方位运维管理。二是创建标准化管理。在城区,以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治理为手段, 按照“分级运维、权责一致”的原则,创建以蓝天、万达两大商圈为代表的生活污水标准化管理新区域,打造城乡生活污水运维服务全覆盖、资源全共享、跟踪全过程的治理新典范;在镇街,以长效管理和精品管理为理念,实施村居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智能化、标准化升级改造,实现安全防控、信息自控、水质监控一体化运作。在小区,对污水系统改造老小区和新建小区的内部污水管网全面实施接管运维,推行标准化运维管理。三是推进智慧化管理。以生活污水运维“智慧大脑”建设为契机,将传统运维管理注入科技“活力”,建成柯桥区农污处理监管平台和柯桥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智能化系统两大平台,依托互联网+,云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全部终端在线监测,上线管理,智慧运作。三、管理创新,开拓维护机制“四个一”新渠道柯桥区政府专门出台了《柯桥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办法》,区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服务主体,制订工作标准和运维细则,建立“一周、一月、一季、一年”的“四个一”维护机制,即 “一周一巡检”:对泵站、终端等治理设施实施每周巡检制;“一月一检测”: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每月取样、化验;“一季一回访”:对镇街、村居、入网企业及居民用户开展运维服务回访,收集意见建议;“一年一清通”:对全区运维服务范围内的管网每年实施清理、疏通。区水务集团在运维机制上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三维一体”管理体制,制定“五位一体”分级机制,创新“四全管理”工作式,全面、高效担负起全区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的运维工作,成功探索了生活污水治理运维“柯桥模式”。一是推行“三维一体”管理体制。在全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运维治理层级、机制的构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从城区、集镇到农村“三维一体”全部由区水务集团负责运行管理的运维机制。二是实施“五位一体”分级机制。明确了五个主体单位的职责:①区建设局作为行业监管主体,负责全区运行维护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工作。②镇街作为管理主体,确定专门人员,监督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工作,指导、督促村居做好日常运行维护管理。③村居作为落实主体,聘用责任心强的村民参与运维工作,开展每日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巡查。④农户作为受益主体,负责化粪池、接户管、户用检查井的管理和维修更换。⑤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服务主体,负责污水收集系统和终端处理系统常态化运行的巡查维修、设备更换,对各村居巡查员上报的窨井盖破损、缺失,污水管道破损、堵塞等情况及时做好抢修和处置工作。三是创新“四全管理”工作方式。①区域全覆盖。按照“服务专人化、养护专职化”的要求,划分维养区域,建立运维中心,覆盖了泵站、终端、管道、巡检、检测、回访等各个环节。②管网全检测。为确保系统质量,柯桥区在国内率先实行了对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无差别、全覆盖的“机器人”做“肠镜”工程,采用CCTV管道内窥系统和杆式潜望镜,制定月度检测计划,在日常管网维护和验收时对所有管网内部情况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标高、变形、堵塞、渗漏、旁通、断头等管网易出现的问题,保障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③监管全过程。按照“分片、分域、分责”的网格化要求,制定设备维修、管道巡查、应急抢修、处理工艺控制等岗位人员的职责,建立运维服务团队,通过“三定四化”管理,即“定人、定责、定标准”和“制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效化”管理,对收集、输送和处理进行全过程的巡检和监管,做到精准管理,精准运行,确保全区生活污水应收尽收、畅通排放。④处理全达标。对于集中纳管的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实行达标排放;对于采取终端处理的,实行每日监控、每周巡检、每月检测,确保生活污水系统实现持续达标排放。四、注重实训,打造运维体系“四个一”新功能近年来,柯桥区在加快推动生活污水治理同时,积极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和运维标准(导则)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强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保障机制,以“一个平台、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个产业链”的“四个一”运维体系,进一步筑好城乡生活污水运维管理“能源库”。一是打造实训平台。2018年,柯桥区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国首家生活污水治理运维实训基地,占地30余亩,建有AAO一体化,高负荷地下渗滤,PKA人工湿地等7种农污处理终端对应的7个模块实训区,以及水质化验培训中心等多个功能性机构,设有200人综合教务室一间,100人电教室两间,可以供农村治水人员实训补上实操短板。目前,已联合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养护员、巡检员培训10期,504人次。二是固化培育模式。基地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丁卫松”管网工作室和运维管理研究所,积极与中国水协乡镇水务分会、浙江省水协等协会及浙江工业大学开拓协会协作、校企联合,研发污水处理设施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实施“培训+比武”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现有浙江省“万人计划”和“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浙江工匠”1人,“浙江建设工匠”2人。《人民日报》政治版于5月12日大幅报道柯桥区污水管理人才储备机制,题为《补齐育才短板 推动智慧治水》。三是构建标准体系。加快污水运维标准(导则)体系建设,完成《绍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管网收集输送服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主编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评价导则》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志设置导则》等标准。四是建立产业链。柯桥区以生活污水治理运维实训基地为牵引,充分发挥“教、学、育、赛、研”五位一体功能作用,加快生活污水运维技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步伐,发挥产业基地“新效应”。在全区唯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绍兴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水质化验培训中心”“村镇生活污水运维技术孵化中心”等研发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由高技能人才、浙江工匠及“211”“985”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等技术人员组成的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研究所,深化校企合作,开拓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处理工艺等技术创新,形成技术成果产业孵化,技术人才专业培育产业链,实现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体系。至今为止共创新生活污水处理的水泵自动化控制系统、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曝气器等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2项,形成MBR工艺终端设施的改良与优化、PKA湿地工艺终端设施的改良与优化等十大方面课题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专利性论文16篇,强化污水治理管理人员资源共享共建体制,已开展资源共享100余次,受益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