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东莞农民发明家:生活污水变燃料

时间: 2012-05-14 08:35:12

南方日报 作者:赵晓娜      污水能够变成燃料?东莞农民发明家刘树平进行了大胆尝试,他将自主研发的添加剂加入到生活污水,再与适量醇类勾兑,合成名为“蓝晶液”的液体,并通过专用炉具点燃。不过,多位业界人士对其合成原理的科学性和规模化生产的难度仍存质疑。专家称,新能源的发展仍需时日,不可操之过急。 污水变燃料?    当蓝色液体通过专用炉具被点燃,火焰在炉具上舞动的那一刻,现场一片惊叹。    这是4月底发生在北京“低碳清洁燃料蓝晶液技术论证会”上的一幕。    会上,发明者东莞农民企业家刘树平进行现场展示。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刘树平往事先备好的生活污水中加入少许添加剂(绿色粉末),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污水迅速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较为清澈的淡黄液体,下层是黑色混浊物。随后,他又倒出部分净化后的污水,加入稳定剂、助燃剂等,再加入1.5倍于污水的工业酒精,淡黄色污水又迅速变成了蓝色液体,再通过管道进入专用燃具被点燃。     污水真的可以变成燃料?据刘树平介绍,蓝晶液合成的原理是,将蓖麻树或平安树放在污水中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使污水变成有一定燃烧热值的“杂醇”,然后加入助燃剂、稳定剂以及一定比例的甲醇或乙醇,就可制成“无毒、无味、无燃、无爆、清洁”的蓝晶液燃料。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蓝晶液属“醇基液体燃料”类产品,是以醇(含植物在生活污水中发酵而产生的醇质)类为主,石化副产品及相关功能性添加剂复配而成。此外,蓝晶液不单可以用作厨房燃料,也可用于机动车用燃料,并可与柴油、汽油混合使用。     广东蓝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陈开源说,蓝晶液目前已经分别在广东、广西等南方各地设立了十多个合作厂、加盟厂。     刘树平还告诉记者,蓝晶液每吨生产成本仅2000多元,每吨平均售价3800元,比成品油成本低50%。由于其价格低廉、污染少,因此他们首先将其市场定位到农村厨房燃料,“造福10亿农民”。    定位农村民用燃料市场,据称是为了暂时避免跟中石油、中石化之间的利益冲突。 科学性尚待论证     演示过后,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中小企业委总工李金良对蓝晶液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是煤多气少油贫,发改委去年发布我国成品油55%以上都是来自进口,表明我国石油能源的严峻形势。    “蓝晶液产品的出现,解决了民用燃料、汽车燃料的紧张问题。”李金良建议,继续加强蓝晶液生产技术改造,得到主流科技界的认同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早日得到规模化生产。 不过,部分与会专家在其科学可信性和规模化生产方面表达了质疑。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刘久贵说,如果蓝晶液技术确实能够实现,是“变腐朽为神奇”的好事,不过,关于其添加剂加工、合成的原理并没有进行很清楚的解释。国内在20年前就发生过“水变油”等伪科学,科学界对此应保持谨慎。     对此,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创新专家委常务副主任张明见表示认同。他说,蓝晶液虽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但理论上如果存在疑点,就很难得到主流科技界的认同,这对蓝晶液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推广工作非常不利。“企业应该对蓝晶液的添加剂、污水处理以及同醇类混合的原理进行科学、完整的理论论述,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记者了解到,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振堂早在2月份就去其生产基地进行考察,不过,他当时参观的主要是其生产车间,具体生产工艺出于保护专利的原因并没有参观。     刘振堂还告诉记者,蓝晶液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如果要运用为机动燃料,还需要经过多种检测和测试,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不过,企业方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蓝晶液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0多万户,汽车用户3100户,摩托车用户近万户。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于越峰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虽然现在不能全盘否定蓝晶液的科学性,但从现场演示中并不能确定其可信性。“制成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甲醇、乙醇,而这些醇类的密度是小于水的,不能确定到底是后加入的醇类在燃烧还是合成的液体在燃烧。” 新能源发展尚需耐心    “刘树平发明蓝晶液的基础原理是从生活污水中提取可燃烧物,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刘振堂说,蓝晶液能否大规模运用到民用燃料甚至机车燃料,还需要经过多种检测和测试,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可替代能源研发的重视,除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传统可替代能源取得较大进展之外,国内陆续出现不少类似蓝晶液之类的新型可替代能源,包括纳米科技、生物质能源等。生物质能源可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美国、巴西等国的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用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乙醇和生物丁醇替代部分石油基汽油或柴油己成为美国的国策。而在国内,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新型可替代能源在成本较高,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于越峰介绍,现在国家对新能源给予的政策支持较多,但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种新型能源能够冲击到传统能源。他解释,虽然生物质能源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并且在未来可能代替部分石油,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大规模推广使用仍有难度。其他可替代能源诸如海冰、页岩、油砂等,供应量无法满足工业、民用的使用。 记者手记:谨防“水变油” 再度重来     上世纪中后期,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各国都迫切关注的话题,而发展新型能源成为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大热门。一时间,发展新型、可替代能源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政府更是在政策、制度、资金上给予支持。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资金进入就有骗子,当时不断有人以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宣称造出添加剂可以让水燃烧,实现了能源清洁化,然后寻求资金支持开发和赞助,形成一股“水变油”的神奇故事,当然最后总是一一被证实是骗局,未有一例成功。然而,科技总会进步,污水中确实有热值,存在燃烧释放能量的可能。广东越堡水泥,就在燃烧污泥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煤炭。“蓝晶液”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还需要再观察,需要研究者验证。     当然把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回收变成燃料,既净化污水,还能提供民用燃料、汽车燃料,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解决,切忌对一切新生事物“一棍子打死”的同时,也要警惕在新一轮清洁能源发展中,“水变油”的伪科学卷土重来。万万不可再出现20年前“水变油”的闹剧,贻笑大方。 版权声明编辑:吴妍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