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道路工作者,却走遍了富平县城的角角落落;他们不是工作机器,却常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地抢修保供水;他们不是金刚之躯,却经常冒着30多度的高温、零下10多度的严寒拼搏在施工一线,无怨无悔。他们是富平供水公司维修班,一个团结上进、敢于争先的集体,常年奔波在富平县城的大街小巷,不论严寒酷暑,不畏风吹雨打,用顽强的毅力和钢铁般意志默默守卫着全县人民的供水生命线。
班组精神
杨李鹏曾说过:保障全县83万人能时时刻刻吃上“380岩溶水”,是我的维修使命。确实,杨李鹏从事工程维修工作已近5年,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他一直专注践行于诺言,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团结同志,勇于探索。动手能力强是他的特点,在工作中,他总是能想到一些小技巧来节省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工程技术手”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在一次抢修任务中,阀门井坑内出现漏水,且流水已注满井坑,需要关闭坑内阀门抽干水后进行维修。因水势较大,抽水不及,同时也为了尽快恢复周边群众正常用水,杨李鹏二话不说,甩掉衣服,光着膀子迅速钻入水坑中作业,克服污水呛鼻、井内空间狭小等因素,凭借经验,用脚摸索着闸阀的位置,20分钟费力地完成了DN100闸阀关闭,为抢修节约了宝贵时间,减少了自来水的浪费。此后,“脚关闸阀”这一绝活被大家纷纷效仿。
焦晓峰作为维修班的一员,40来岁,总是笑哈哈的,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在一次技术比武中,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完成哈夫节安装,并且安装过程还要保证各项参数在规定范围内。这样的实践操作,难就难在“快、狠、准”上。可焦晓峰动作娴熟,操作迅速,整个过程只用了2分钟就完成了,荣获了此项比赛全系统二等奖,引得同事们一阵赞叹!
年近60岁的魏建民在维修班算是老大哥了,年龄虽大,可干起活来那战斗力是杠杠的,两个年轻小伙都敌不过他。不仅如此,他脑子里那套“管网宝典”更是他的优势,一说哪个片区是什么材质的管道,哪条线多大的管径,哪年换的管,魏建民可谓了如指掌,被大家称为“管网活地图”。
作为维修班班长,他是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也是班组的测漏能手,班组员工的测漏技术也都来源于他的言传身教。刚开始入行那会,由于没经验,技术也不熟练,杨刚常常觉得自己有力使不上劲。为了能提高测漏技术,他利用休息时间查阅管线图,提前到检漏区域查勘地形,观察路面和车辆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坚持了两年,他现在的检漏成功率已达到98%。大家用“精”、“勤”两个字对杨刚进行了概括。“精”是业务精,凭着多年对工作的执着,练就了他过人的听测能力和判断力,“勤”是工作勤,在每一个抢修现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管理方面,他一方面加强爆管抢修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爆管抢修程序》和《爆管抢修预案》,作为抢修工作指引。另一方面,他以安全为核心,以质量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动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20年的春节,新冠病毒肆虐横行,本应充满年味的大街小巷却空无一人,大家都在谈疫色变,这样严峻的形势,对每一位外出工作者都是一场生存的考验。2月4日下午,富平县公安局门前阀门井内发生爆管,水势很大,蔓延了半个街道。接到报修电话后,维修班的4人顾不上家人的抱怨和担心,做好防护措施,火速赶往现场,有序地开展抢修工作。现场经过抽水、跳坑、关水一系列操作后,发现闸阀井内的DN150*50钢管焊接口坏掉了,漏点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焊接难度很大。经现场研究讨论后,只能关闭DN500大闸阀才能完成此次维修,这意味着半个县城将面临无水,同时也预示这次抢修必须分秒必争。
7月的天气,让人望而生畏。走在大街上,太阳尽情的把热洒向你,风也懒得吹了,稠糊糊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县城就像刚泼过水的桑拿房一样,闷热的让人喘不过气。但就在这样天气下,维修班同志仍然奋战一线,接受高温的考验。7月16日,荆山大道至开发区供水压力不足,影响附近5000余户居民吃水。接到报修电话后,维修班立即研究方案,决定兵分两路查找原因,一路入户排查,挨家挨户找原因、查漏点,向居民询问水压及水温问题,一路负责排查管线和闸阀井,对区域附近的每一条管道和每一处阀门井内阀门进行摸排,防止漏水等现象。经过四天四夜地毯式排查,确定是荆山大道与南二环交汇处DN200阀门出现问题。为了尽快恢复正常供水,他们加班加点用时12个小时,终于在21日7时完成了阀门更换工作。
“对于城区阀门位置、管线走向他们都了如指掌,县城近1000个阀门井和120公里的管线都是他们工作范畴,可以说,没有他们不知道的阀门和管线,也没有他们完成不了的抢修任务”维修班负责人惠卫平骄傲的说。